查看原文
其他

自动售卖机过度索取个人信息,合规责任不可推脱 | 新京报快评

苏士仪 新京报评论
2024-10-31
收集个人信息并非自动售卖机的必选项。
▲某场所内的自动售卖机。图/新京报资料图
文 | 苏士仪
大学校园内的45台自动售卖机,有40台存在过度索取个人信息情况。这是由上海一名高校教师刘杰(化名)指导,几名法学生自发组建团队,聚焦无人消费场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,从身边常见的自动售卖机为切入口,进行实地体验和调查研究的结果。
据澎湃新闻报道,近日,刘杰表示,通过对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卖机测试发现,仅有5台未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。另外40台自动售卖机中,多数需要绑定手机号码,有的要在关注公众号的同时,还需要绑定微信号,有的还存在诱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情况。
这一调研结果符合人们的切身感受,也凸显了无人消费场景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合规问题。现实中,不止是大学校园,在一些写字楼、商场、地铁站等公共场所,自动售卖机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现象并不少见。
消费者想要购买商品,往往跟“打怪”一般,要闯过层层关卡,一旦对相关个人信息不予授权,则动辄“打回原型”,回到起初的步骤,难以购买相关产品。在无人消费场景逐步普及的大背景下,如此设阻并非益事。
而出现这种问题,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拥有自动售卖机的企业。毕竟,从前述调研结果看,虽然收集个人信息的自动售卖机不在少数,但还是有少数自动售卖机做到了不收集。可见,收集个人信息并非自动售卖机的必选项。
因此,相关企业理应做好这方面的合规性管理。与此同时,监管部门也该以此为契机,及时出手,依法纠正当前相关行业所存在的问题,明确自动售卖机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。
事实上,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早已明确,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和诚信原则。同时要求,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,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、合理的目的,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,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。
但在不少无人消费场景中,这些法律规则显然未曾被相关企业严格遵守。除了刘杰等人的调研结论,今年4月,北京交通广播的一篇报道也显示,有些自动售卖机使用门槛高,经常需要授权各种个人信息、点击同意相关《用户协议》《隐私政策》后,才能正常购物;有的还需要刷脸授权。
如此繁琐的流程令不少人感到疑惑。试想,一名只想买瓶水的消费者,哪有时间去仔细看完冗长的《用户协议》和《隐私政策》。
无论如何,无人消费场景要想在市场中进一步铺开,势必要在个人隐私保护等层面做好合规化管理。这是基础性的要求。
回到此事去看,除了企业要做好合规管理外,类似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提醒公众,在日常的消费场景中,如果不注重个人信息安全,那就可能在不经意间泄露个人信息。因此,在面对可能出现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情况时,消费者更要慎重对待。
某种程度上而言,这其实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参考。比如,相关部门不妨与高校相关团队积极合作,探寻类似事件的解决路径。同时,消费者权益保护单位也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惩处,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做好个人信息收集的合规管理。
就此而言,此次刘杰和几名学生的这些调研,有助于更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。

撰稿 / 苏士仪(媒体人)

编辑 / 徐秋颖

校对 / 张彦君


推荐阅读:吃“旅游饭”的张家界,不该出现害群之马 | 新京报快评

骑行乱象频出,户外组织不能对“追风少年”来者不拒 | 新京报快评

“50岁以上不能合租”,租房还搞年龄歧视?| 新京报快评

“代做手抄报”竟成热门生意,刹住作业形式主义之风 | 新京报快评

外卖骑手溺亡,保险公司莫耍拒赔“花招”| 新京报快评

欢迎投稿: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新京报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